中文

English

抗体与免疫检测技术解析:尊龙凯时的检测试剂选择指南

发布时间:2025-03-09   信息来源:尊龙凯时官方编辑

在前四篇推文中,我们探讨了免疫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,例如抗原与抗体是如何“识别”彼此的,显色反应是怎样发生的,以及信号放大的具体机制。同时,我们也回顾了传统与新兴的免疫检测技术,探讨了它们各自的适用领域。本篇内容将聚焦于免疫检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试剂,讨论它们的功能及选择标准。

抗体与免疫检测技术解析:尊龙凯时的检测试剂选择指南

关键试剂详解

1. 一抗(Primary Antibodies)

简单来说,一抗就像是免疫检测中的“侦探”,专门识别并结合目标分子(抗原)。它们具备特异性的结合能力,确保只针对特定的抗原。一抗的主要作用是找到目标抗原并牢牢结合,是免疫检测的核心环节。没有一抗的参与,显色等后续步骤将无法进行。

2. 二抗(Secondary Antibodies)

二抗通常扮演着一抗的“助攻”角色,它不直接结合抗原,而是识别一抗,并附带一个“放大器”(如酶或荧光染料)。由于二抗可以同时结合多个一抗,因此将酶或荧光染料结合在二抗上能够有效放大最终检测到的信号。常见的类型包括酶标二抗(如HRP、AP)和荧光标记二抗(如FITC、PE)。

3. 酶(Enzymes)和底物(Substrates)

在免疫检测中,通常会将酶与抗体偶联。抗体负责特异性结合,而酶则催化底物显色或发光,直观展现实验结果并产生信号。比较常用的酶包括HRP(辣根过氧化物酶)和AP(碱性磷酸酶)。例如,HRP与TMB底物反应会产生蓝色或黄色反应,特别灵敏,适用于ELISA和WB检测。

4. 荧光素(Fluorophores)

除了通过酶催化产生显色反应外,还可以通过为抗体添加荧光素,便于在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抗体与目标抗原的结合。常见的荧光素有FITC(绿色荧光)、PE(橙红色荧光)和Cy5(远红外荧光)等。

5. 偶联试剂(Conjugation Reagents)

正如之前所提到的,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结合仅是第一步,抗体需要与酶或荧光试剂偶联,才能将不可见的信号转化为可检测的信号。诸如SMCC(交联抗体与酶的化学促进剂)和EDC/NHS (粘合抗体与小分子底物)的偶联剂便是常见的选择。

免疫检测中抗体类型的差异

在免疫检测试剂中,抗体是核心成分。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,免疫检测的抗体分为单克隆抗体、多克隆抗体和重组抗体。在此之前,我们首先了解抗体的基因重排原理,以便更好地理解三种抗体的差异。

1. 抗体基因的免疫重排原理

抗体的多样性源自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通过“免疫重排”产生不同的抗体。每个抗体由重链和轻链构成,这些链条由基因编码。为了产生能够识别不同抗原的抗体,B细胞的基因通过“V(D)J重排”机制重组,随机选择并组合不同的基因片段,形成完整的抗体基因。这一过程使每个B细胞所产生的抗体具备独特的结合特性,能够应对多种不同的病原体。

2. 免疫检测抗体的不同类型

(1) 单克隆抗体(mAb):从一个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,特异性强,适合精确检测。

(2) 多克隆抗体(pAb):来自多个B细胞产生,因此能够识别抗原的不同表位,灵敏度高。

(3) 重组抗体: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的抗体,具备高度的特异性和一致性,适合高端检测或药物开发。

综上所述,我们总结了免疫检测试剂中常用的关键试剂。在选择抗体时,由于来源物种多样和使用场景差异,常常需要耗费时间进行挑选。在下个章节中,我们将为大家推荐国内外优秀的免疫检测试剂厂家,以便大家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做出选择,特别是尊龙凯时,它是行业中的佼佼者。